从设计师到个人IP:我是如何设计自己的Logo的

by 独立设计师阿飞, Brand Designer

去年决定离职做自由设计师的时候,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设计个Logo。

听起来应该很简单吧?毕竟给别人设计了那么多,给自己设计还不是手到擒来?

结果,我在这个Logo上纠结了整整一个月。

给自己设计Logo,就像给自己理发——看起来简单,做起来全是盲区。

为什么个人品牌需要Logo?

说实话,一开始我觉得不需要。名字就是品牌,要什么Logo?

直到:

  • 发作品集时,没有统一的视觉识别
  • 参加设计师聚会,名片太普通,没人记得住
  • 开始做自媒体,头像换来换去,粉丝都认不出
  • 报价单上只有文字,看起来不够专业

个人Logo不是装饰,是专业度的体现。

个人Logo vs 公司Logo:完全不同的思路

公司Logo追求的是:

  • 大众认可
  • 行业属性
  • 商业价值
  • 规模感

个人Logo追求的是:

  • 个性表达
  • 记忆点
  • 真实感
  • 亲和力

举个例子:

  • 苹果的Logo要让所有人都能接受
  • 但我的Logo,只要目标客户喜欢就够了

我的设计过程(包括所有纠结)

Week 1:过度思考期

刚开始,我想得太多了:

  • 要不要用中文还是英文?
  • 用真名还是艺名?
  • 图形化还是字体化?
  • 正式一点还是随性一点?

结果一周过去了,一个草图都没画。

Week 2:疯狂尝试期

终于开始动手,但什么都想试试:

  • 用首字母"F"做变形(太普通)
  • 画了个飞机(太直白)
  • 抽象几何图形(太冷淡)
  • 手写签名(太随意)

做了20多个方向,没一个满意的。

Week 3:自我认知期

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:"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设计师?"

我开始问自己:

  • 我的设计风格是什么?(简约但有细节)
  • 客户为什么选择我?(靠谱、好沟通)
  • 我想传达什么感觉?(专业但不端着)

Week 4:找到方向

最后的方案很简单:

  • 英文名"Fei"的手写体
  • 笔画做了几何化处理
  • 加了一个小飞机的负形
  • 整体像个印章

不是最酷的设计,但很"我"。

个人Logo设计的几个关键点

1. 名字的选择

用真名还是艺名?

我的建议:

  • 如果真名好记,就用真名(比如"罗永浩")
  • 如果真名太普通,可以用艺名(比如"手工耿")
  • 可以用名字的一部分(比如我用"Fei"而不是全名)

2. 风格定位

不要想着讨好所有人。问自己:

  • 我的目标客户是谁?
  • 他们喜欢什么风格?
  • 我自己舒服的表达方式是什么?

3. 应用场景

个人Logo的应用场景和公司不同:

  • 社交媒体头像(最重要)
  • 个人网站
  • 名片
  • 作品集水印
  • 邮件签名
  • 视频片头片尾

重点:在小尺寸下要清晰可辨。

给其他创作者设计Logo的经验

这一年给十几个独立创作者设计过Logo,总结了一些规律:

摄影师的Logo

通常偏向:

  • 简洁的字体设计
  • 黑白为主
  • 可能会融入相机元素(但要克制)

案例:给婚礼摄影师"大卫"设计的Logo,用他的英文名David,把字母"a"设计成了光圈的形状。subtle but clever。

插画师的Logo

可以更有趣:

  • 手绘元素
  • 鲜艳的颜色
  • 体现个人画风

案例:给儿童插画师"小鱼"设计Logo,直接用她画的一条小鱼,配手写体名字。她的风格就是她的Logo。

程序员的Logo

往往喜欢:

  • 极简风格
  • 等宽字体
  • 可能有代码元素

案例:给全栈工程师"Kevin"设计Logo,用了终端命令行的风格:>kevin_,简单但很有识别度。

自媒体博主的Logo

需要考虑:

  • 跨平台统一性
  • 视频中的动态效果
  • 足够醒目

案例:美食博主"阿姨的厨房",Logo是个简化的锅,把手是个笑脸。温暖,好记,适合做动画。

个人Logo的常见错误

1. 太复杂

记住:个人品牌靠的是持续曝光。复杂的Logo,看100次也记不住。

2. 太随意

"随性"不等于"随便"。手写体可以,但要精心设计过的手写体。

3. 太像公司

个人品牌要有人味。太corporate的设计,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。

4. 频繁更换

我见过有人一年换三次Logo。结果?谁都不记得他。

我的Logo使用规范(简化版)

虽然是个人品牌,但我还是做了简单的规范:

颜色

  • 主要用黑色(#000000)
  • 特殊场合用品牌蓝(#2E5BFF)
  • 背景永远是白色或浅灰

尺寸

  • 最小使用:24px
  • 社交媒体:500px正方形
  • 名片:30mm

禁止

  • 不拉伸变形
  • 不加特效
  • 不改颜色(除了黑白)

个人Logo的进化

Logo不是一成不变的。随着个人品牌的成长,Logo也可以进化:

我的Logo进化史

  • V1.0:纯文字(刚开始)
  • V2.0:加了图形元素(半年后)
  • V3.0:优化了细节(一年后)
  • V4.0:?(计划明年微调)

但注意:是进化,不是推倒重来。

实用建议

如果你要设计个人Logo:

  1. 先别急着设计

    • 想清楚自己是谁
    • 要传达什么
    • 目标受众是谁
  2. 从简单开始

    • 可以先只是字体设计
    • 慢慢加入个人特色
    • 不要一开始就想做得完美
  3. 测试反馈

    • 发给10个朋友看
    • 问他们的第一印象
    • 在不同场景下测试
  4. 保持一致

    • 所有平台统一使用
    • 至少坚持一年
    • 让大家形成记忆

一年后的收获

用了个人Logo一年,最大的收获:

  1. 认知度提升:在设计师圈子里,大家看到Logo就知道是我
  2. 专业感增强:报价单、合同、作品集都更专业
  3. 自信心提升:有了视觉锚点,个人品牌更立体

最意外的收获:有客户说,就是因为喜欢我的个人Logo,才决定找我合作的。

写在最后

个人Logo不是终点,是起点。

它帮你思考:

  • 我是谁?
  • 我要成为谁?
  • 别人怎么记住我?

如果你也在考虑做个人品牌,不妨从设计自己的Logo开始。

不用完美,但要开始。

记住:你就是你最重要的客户。


你有个人Logo吗?是自己设计的还是找人设计的?欢迎分享你的故事。

下期预告:设计师的工具箱——那些提高效率10倍的神器。

More articles

将 26 个字母图形化:字母 Logo 形态学速查指南(面向独立开发者)

把 A–Z 抽象成可用的图形语言:笔画、负形、几何与连字法。提供开发者产品常见字母组合思路、落地到 SVG 的工作流与避坑清单。

Read more

黄金比例与圆系统:别迷信,用好它提升品牌一致性

用“圆半径族”打造统一曲线语言,提供可落地的半径栈/适用场景/导出建议,提升整体一致性与交付效率。

Read more

订阅 JustLogo 更新,获取模板与实战案例

我们会不定期发送 Logo 设计指南、开源字体与 SVG 工作流技巧,帮助独立开发者在 1 小时内产出可用品牌识别。

联系我们或发邮件至 support@justlogo.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