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Logo设计流程:从一张白纸到最终交付

by 设计师老王, Senior Designer

上个月刚完成了一个咖啡店的Logo设计项目。客户很满意,我也觉得这次的流程特别顺。趁着记忆还新鲜,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不是那种"第一步画圆,第二步画完"的教程,而是真实的工作流程,包括返工、纠结、灵光一现的时刻。

项目背景

客户是一对年轻夫妇,要在老城区开一家咖啡店。预算:8000元(包含Logo和基础VI)。时间:两周。

他们的原话是:"想要有点文艺,但不要太小资。能吸引年轻人,但也不排斥中年人。"

说实话,这种需求最难做。什么都想要,往往什么都得不到。

Day 1-2:理解需求(别急着打开设计软件)

第一次见面聊了什么

我约他们在他们未来的店址见面。为什么?因为我想感受那个空间。

老城区,梧桐树,青石板路,旁边是个旧书店。这些信息,视频会议里是感受不到的。

我问的问题:

  1.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开店?(了解初心)
  2. 你们最喜欢的咖啡店是哪家?(了解审美偏好)
  3. 希望客人在这里获得什么感受?(了解品牌定位)
  4. 有没有特别讨厌的设计风格?(避坑)

意外收获:

聊天时,女主人提到她奶奶以前就住在这条街上,小时候经常来玩。这个故事后来成了设计的灵感来源。

竞品分析(但不是为了抄袭)

我实地走访了附近的5家咖啡店:

  • 星巴克(2公里外):标准化,缺少个性
  • 本地连锁:Logo太复杂,记不住
  • 网红店:过度设计,喧宾夺主
  • 老牌茶餐厅:有历史感,但不够年轻

发现的机会点:都没有真正融入这个老城区的气质。

Day 3-4:寻找灵感(不只是Pinterest)

我的灵感来源

除了常规的设计网站,我还:

  • 去旧书店翻了翻老照片集
  • 观察街道上的老招牌
  • 收集梧桐叶
  • 拍了很多建筑细节

情绪板制作

不是随便找几张好看的图。我的情绪板分成四个部分:

  1. 色彩感受:暖棕、墨绿、米白
  2. 质感材质:做旧的木头、磨砂玻璃、亚麻
  3. 字体感觉:有点复古,但不老气
  4. 图形元素:梧桐叶、咖啡豆、老建筑的窗花

Day 5-6:概念发展(大量草图)

我的草图过程

第一天画了大概50个草图。很潦草,有的只是几条线。但每个都代表一个想法:

  • 咖啡杯+梧桐叶
  • 老建筑轮廓
  • 咖啡豆组成的窗花图案
  • 手写体的"慢"字
  • 两个人相对而坐的剪影

晚上选出了5个方向继续深化。

概念提炼

最终锁定三个方向:

  1. 怀旧路线:用老建筑的窗花图案,融入咖啡元素
  2. 自然路线:梧桐叶变形,叶脉像咖啡的香气
  3. 故事路线:抽象的"奶奶家"概念,温暖的几何图形

Day 7:初稿制作(终于打开电脑)

数字化过程

每个方向做了2-3个变体,一共8个方案。

这里有个小技巧:我会把Logo放在模拟的应用场景里:

  • 店面招牌(要考虑远距离识别)
  • 咖啡杯(曲面效果)
  • 手机点单界面(小尺寸表现)
  • 员工围裙(印刷成本)

内部评审

找了两个设计师朋友帮忙看。反馈:

  • "窗花那个太复杂"
  • "梧桐叶有点普通"
  • "第三个方向有意思,但太抽象"

Day 8:第一次提案

我的提案方法

不是把8个方案都扔给客户选。而是精选了3个最好的,每个都配上:

  • 设计理念说明
  • 应用效果展示
  • 配色方案
  • 字体选择

客户反馈

"第二个方向不错,但能不能再温暖一点?" "字体能不能更有特点?" "可以加入一些手绘的感觉吗?"

还好,大方向对了。

Day 9-10:优化调整

细节打磨

基于梧桐叶的方案,我做了这些调整:

  1. 叶子的形状更圆润,像一个拥抱
  2. 加入手绘的质感,不那么数码化
  3. 颜色调暖,加入了一点橙色
  4. 定制了部分字体笔画

意外的灵感

调整时突然想到:叶脉可以设计成两个人相对而坐的样子。很微妙,不仔细看发现不了。但知道故事的人会会心一笑。

客户看到这个彩蛋时特别感动:"这就是我小时候和奶奶的样子。"

Day 11:定稿(但还没结束)

最终方案

  • 主图形:简化的梧桐叶,叶脉暗藏玄机
  • 字体:70%的衬线体+30%的手写调整
  • 配色:主色#8B7355(暖咖啡色),辅色#F5E6D3(奶泡色)
  • 标语:时光慢递(客户自己想的,很贴切)

规范制作

这个很重要但经常被忽视:

  • 标准制图(比例关系)
  • 安全空间(最小使用尺寸)
  • 色彩规范(CMYK/RGB/Pantone)
  • 错误示例(防止乱用)

Day 12-13:延展设计

基础应用

  • 名片(正反面)
  • 店面招牌(发光字/不发光两版)
  • 咖啡杯(大中小三个尺寸)
  • 外卖包装
  • 员工服装
  • 菜单版式

一个小插曲

做杯子设计时发现,Logo印在曲面上会变形。解决方案:专门做了一个横版的变体。

Day 14:交付

交付清单

  1. Logo文件

    • AI源文件(可编辑)
    • PNG(透明底,多尺寸)
    • JPG(白底,用于打印)
    • SVG(网站使用)
  2. 品牌手册(20页PDF)

    • 品牌故事
    • Logo使用规范
    • 色彩系统
    • 字体规范
    • 应用示例
  3. 应用设计文件

    • 全部可编辑源文件
    • 印刷用高清文件

售后服务

交付不是结束。开业前,客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:

  • 招牌制作厂说颜色对不上(解决:提供了Pantone色号)
  • 小票机打印不清楚(解决:单独做了简化版)
  • 想加个二维码结合(解决:设计了专门的组合方式)

项目复盘

做对了什么

  1. 充分的前期沟通:理解需求比展示技巧重要
  2. 实地考察:设计要融入环境
  3. 讲故事:好的Logo都有故事
  4. 细节考虑:提前想到应用场景的问题

可以改进的地方

  1. 时间分配:前期花太多时间,后期有点赶
  2. 提案数量:其实2个精品比3个还好
  3. 文件管理:版本太多,自己都乱了

实用建议

如果你也要做Logo设计,这些建议或许有用:

关于沟通

  • 面对面交流>视频>电话>微信
  • 准备一个问题清单,但别照着念
  • 录音(征得同意后),回去慢慢品

关于创意

  • 别一开始就想着"高大上"
  • 从故事出发,不是从图形出发
  • 大量草图,别怕画得丑

关于执行

  •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
  • 保存所有版本(相信我,客户会要回第一版的)
  • 做好文件命名(日期_版本_用途)

关于收费

  • 明确包含什么,不包含什么
  • 分阶段收费(签约30%,初稿30%,定稿40%)
  • 修改次数要说清楚(我一般是3次)

一个月后的回访

咖啡店开业一个月了。生意不错,很多人拍照发朋友圈。客户说,经常有人问Logo的故事,这成了很好的话题。

最让我开心的是,那个藏在叶脉里的小秘密,真的有细心的客人发现了。

这大概就是设计的魅力吧——在功能之外,还能传递温度。


你的Logo设计流程是怎样的?有什么独特的方法?欢迎交流。

下期预告:Logo配色的那些坑,以及如何避免。

More articles

将 26 个字母图形化:字母 Logo 形态学速查指南(面向独立开发者)

把 A–Z 抽象成可用的图形语言:笔画、负形、几何与连字法。提供开发者产品常见字母组合思路、落地到 SVG 的工作流与避坑清单。

Read more

黄金比例与圆系统:别迷信,用好它提升品牌一致性

用“圆半径族”打造统一曲线语言,提供可落地的半径栈/适用场景/导出建议,提升整体一致性与交付效率。

Read more

订阅 JustLogo 更新,获取模板与实战案例

我们会不定期发送 Logo 设计指南、开源字体与 SVG 工作流技巧,帮助独立开发者在 1 小时内产出可用品牌识别。

联系我们或发邮件至 support@justlogo.ai